(1948電影 花蓮港)
雖是王玨回顧影展,但王玨在此片畢竟只是年輕演員,而演出無好無壞。
此片特別之處是在拍攝的年代:1947年末,那年年初台灣發生228事件。導演宋非光本是台中人,因緣際會下赴上海當演員、拍電影,這片是他回到故里在台中取景而成,雖名為花蓮港,但實為在台中霧峰完成。
這是部描述半山回台志願服務山地環境醫療(早年稱有大陸際遇的台灣人為半山),和戰時曾任日軍充員兵的返鄉高山族青年因文化不同而衝突的電影,
情節表面上圍繞男女情感紛爭,紛支脈絡卻意有所指,如高山族不願接受環境改善、其族內童養媳陋習、和因受日本教育高山族青年的魯莽……但這些實為虛構,
其實皆為暗指當時台灣民眾,
或許是因不願再挑起敏感情緒,而由高山族群替代,一如相對的主角用半山的角色掩護。
造成衝突的更大原因是因為被高山族中
“一小撮有心人士的挑唆”
導致最後女主角最後投海自殺,在葬禮上老者痛心疾呼
“族群要合平相處 共建台灣”
看來雖然牽強。
但也相對反應當時國民政府對228發生原因的認知和定調。
本片現在看來無一處是政治不正確,當年其虛構出的族群衝突,也等於企圖掩飾戰後初期台灣的現實。
片頭打著高山族民俗顧問:張文環(日治時期知名作家),而此片卻有如窺探奇異風俗,張文環令我驚訝。
至於之後更殘酷的白色恐怖及導演宋非光在文革被打成右派,終生無法回到台灣,和此片因電影公司老闆投共而成為禁片……則是後話